盛夏之初到台北,孟庭葦的“冬季到台北來看雨”這首歌的旋律依然在耳邊回蕩,但此時此刻的心境卻是完全不同,這裏,沒有冬天的雨、沒有擁擠的心事、沒有怕被吵醒的往事、沒有想遇見的人……
台北位於(yu) 台灣島北部的台北盆地,被新北市環繞,它是台灣省的六個(ge) “直轄市”之一,也是全台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商業(ye) 與(yu) 傳(chuan) 播中心,僅(jin) 次於(yu) 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相比於(yu) 大陸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高樓林立,台北少了些許繁華,則更多了些淳樸,要不是路牌、招幌上太多的繁體(ti) 字,還真的以為(wei) 是在大陸的某個(ge) 二線城市徜徉,台灣確實保留了很多傳(chuan) 統文化。
在台北搭乘方便的地鐵和公交先後遊覽了國父紀念館、101大樓、中正紀念堂、國家大戲院、漁人碼頭等旅遊景點,逛了西門町、東(dong) 門、士林等多個(ge) 夜市,也品嚐了不少台灣風味小吃,遊覽過程中越來越讓我感覺台灣比大陸更像禮儀(yi) 之邦。中華民族提倡的“溫良恭儉(jian) 讓”使我在台灣深有感觸,在商店裏買(mai) 東(dong) 西,服務員為(wei) 你提供服務,不待你說聲感謝,人家會(hui) 主動說聲謝謝;在公交站台排隊等車,車上到站的人沒有下完之前,絕不會(hui) 有人上車;上了車,車上有深藍色的“博愛座”,那是給老弱病殘孕準備的,年輕人總是寧願站著也不占用;在餐廳用餐,人們(men) 總是非常自覺地保持餐桌和周圍的清潔,桌上和地麵幾乎看不到用餐後的殘留物和紙屑;街麵和城市道路上也沒有看到城管和交警……
60多年來,台灣與(yu) 大陸對待傳(chuan) 統文化的態度截然不同。兩(liang) 岸分治以來,國學在大陸成了“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xi) 慣”即所謂的四舊,變成需要破除的對象,繼承了孔孟之道的人,也都變成應該被掃蕩的“牛鬼蛇神”。兩(liang) 岸同為(wei) 炎黃子孫,對民族的忠誠卻顯示出天壤之別,民國給大陸留下了200萬(wan) 知識分子,他們(men) 是信守“仁義(yi) 禮智信”的民族精英,卻經曆了思想改造、反右、文化大革命等運動,之後這批知識分子從(cong) 整體(ti) 上被消滅,從(cong) 此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代表的“士階層”不複存在。台灣則剛好相反,國民黨(dang) 一敗退到台灣,就開始清除日本殖民主義(yi) 的影響,致力於(yu) 全麵恢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拋開政治因素,台灣應該回到祖國的懷抱,作為(wei) 祖國大陸,全力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複興(xing) ,承擔著延續中華民族文化命脈的曆史使命,更應該攜手寶島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中國夢的複興(xing) 。
(文/朱軍(j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