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NEN

添油街上趣事兒多

發布日期:2020-10-15瀏覽次數:次信息來源:江蘇省安


江蘇省安中糧東(dong) 莞項目部,五年來一直租住在麻湧鎮漳澎村添油街54號。

麻湧鎮立村於(yu) 宋,已有800多年曆史。古時因河網密布,同時岸邊耕地以產(chan) 麻為(wei) 主,得名麻湧。麻湧鎮處於(yu) 廣州與(yu) 深圳之間、珠江三角洲腹地,被譽為(wei) “中國糧油物流加工第一鎮”。

漳澎村牌坊



漳澎村位於(yu) 廣東(dong) 省東(dong) 莞市麻湧鎮,南與(yu) 番禺蓮花山隔海相對,西連新沙港,轄區內(nei) 有虎門港新沙南作業(ye) 區和新沙港兩(liang) 大優(you) 質深水港區,地理位置優(you) 越。全村總麵積17平方公裏,全村戶籍人口13000多人,外來人口10000多人。這座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古村落,隨著東(dong) 莞工業(ye) 化快速發展而名聞遐邇。

添 油 歌

在添油街路口,有一座石碑,石碑上題寫(xie) 一首“添油歌”,道出了具有悠久曆史和文化特色的傳(chuan) 奇故事:“添燈油,添燈油,添咗燈油美願酬。夜以繼日勤攻讀,榜上提名震九州”。


路邊雜貨鋪躲雨


添 油 節

漳澎村添燈油的活動流傳(chuan) 至今。

話說清朝同治年間,平樂(le) 村(現漳澎村)南安坊(現四坊、六坊一帶)住著一戶貧苦的徐姓人家,徐家無田無地,為(wei) 維持生計,男主人徐大叔農(nong) 忙時替人鋤田、割禾掙些穀米,農(nong) 閑則到河湧揾魚蝦、捉蟛蜞,女主人林氏在家中操持家務,有時也替人舂米幫補家計,一家人過著手停口停的艱難生活。

夫婦倆(lia) 養(yang) 有—個(ge) 兒(er) 子,名叫阿貴。阿貴自幼聰明好學,一直盼望能進私塾讀書(shu) ,好將來搏取功名。但家境貧寒,那有錢供他讀書(shu) ?父親(qin) 見兒(er) 子一天天長大,又十分喜愛讀書(shu) ,便央人找來一些別人丟(diu) 棄的舊書(shu) 本,供兒(er) 子在家自學。阿貴天生聰慧外,還十分勤奮,每天清晨便起讀書(shu) ,直到深夜仍手不釋卷。夜晚讀書(shu) ,需要油燈作伴,阿貴家中窮困,時間一長,燈油便難以為(wei) 繼,無奈何,夜間讀書(shu) 隻好時斷時續。

有一年的中秋之夜,村中的很多孩子都挑著燈籠在街上遊玩,阿貴卻留在家中挑燈夜讀。正讀得入迷,油燈忽然滅了,屋裏頓時一片漆黑,一看,燈油盡了。他知道,家中再也沒油可添,隻得懊喪(sang) 地放下手中的書(shu) 卷,慢慢踱出家門。出門走不多遠,他發現東(dong) 正街(原漳澎供銷社一帶)兩(liang) 邊的商鋪此刻還未關(guan) 門,而且比平時還要光亮許多。原來,為(wei) 了歡度中秋節,這些商鋪都點亮了平時收起來的大燈籠,整條東(dong) 正街都顯得光亮一片。見到亮光,阿貴十分興(xing) 奮,他急急轉回家中,拿起剛才放下的書(shu) 本,走到一家雜貨鋪門口,找個(ge) 光亮的地方坐下,旁若無人地讀起書(shu) 來。

雜貨鋪老板姓陳,他問阿貴為(wei) 什麽(me) 中秋節不去玩而要來這裏讀書(shu) ,阿貴說自己立誌要搏取功名,每天讀書(shu) 都要讀至深夜,而今晚家中的燈油用盡了,所以來這裏借光。見阿貴如此勤奮,一向敬重讀書(shu) 人的陳老板深受感動,他對阿貴說,你回家把燈盞拿來,我給你添油……

陳老板中秋之夜為(wei) 貧寒學子“添燈油”的事,也感染了在東(dong) 正街乃至全平樂(le) 村做生意的其他老板,大家都為(wei) 村中缺油的貧寒學子添起了燈油。不但如此,對於(yu) 那些家境殷實、並不缺油的學子,商家們(men) 也毫不吝惜地給以“添油”,以鼓勵他們(men) 勤奮讀書(shu) 。久而久之,平樂(le) 村中秋之夜“添燈油”的俗例便蔚然成風,一代一代傳(chuan) 了下來,後來,雖然用蠟燭代替了燈油,但商家們(men) 的助學之風依然不變。

每年的中秋節,當地都會(hui) 舉(ju) 辦頗具傳(chuan) 統特色的“添油節”活動。隻不過,添燈油變成了發放蠟燭。中秋節這天,麻湧漳澎村的街道都會(hui) 熱鬧非凡,下午五點左右,小孩在大人陪同下,手提燈籠來添燈油,朝著老板大喊:添油!添油!而商家在店門口麵帶笑容為(wei) 大家免費派發油燭。大家領到的油燭越多,代表著獲得更多的祝福。而商家派發出更多的油燭,也代表帶來更多的福氣。

項目部的小夥(huo) 伴們(men) ,走在歡樂(le) 的人群中,興(xing) 致勃勃去領油燭,個(ge) 個(ge) 滿載而歸!

喜領油燭

每天早晨7點鍾,大榕樹下集合,迎著朝陽奔向工地現場

麻湧香蕉

香蕉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是麻湧傳(chuan) 統作物,曆史悠久,久負盛名。

麻湧鎮地處亞(ya) 熱帶海洋性氣候,河網密布,高溫多濕,陽光充足,雨量豐(feng) 沛,非常適合香蕉種植。從(cong) 元朝起,麻湧人即開始大規模種植香蕉。香蕉可提供食物,還具有藥用價(jia) 值,可用於(yu) 釀酒,假莖可做飼料,還可用於(yu) 造紙。國家農(nong) 業(ye) 部對“麻湧香蕉”實施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阿珍姐是漳澎村人,來到項目部工作,待人熱情豪爽,經常從(cong) 家裏帶成束的香蕉送給大家吃。從(cong) 香蕉園直接采摘的香蕉,沒有噴灑過催熟劑,果肉細滑,香味濃鬱,非常甜糯好吃。

更有意思的是,榨油廠二期項目開工時,為(wei) 美化環境種植的香蕉苗,在眾(zhong) 人圍觀下,一天天長大,開花,結果,一大束的香蕉,眼看就要成熟了!

榨油廠工地周圍,是一望無際的香蕉園

榨油廠工地開工時種植的香蕉苗,已經長出一束香蕉

嶺南風格的建築

當你在曲曲彎彎的漳澎村街巷尋古探幽,突然會(hui) 眼前一亮,霍然發現一處處頗具嶺南風格的建築。

漳澎村青石古街

漳澎村陳氏祠堂

天妃宮

溫暖大家庭,濃濃兄弟情

東(dong) 莞項目部20人,各專(zhuan) 業(ye) 配備齊全,年齡上老中青結合,是一個(ge) 非常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團隊。

節假日工人不休息,項目部全體(ti) 成員堅守崗位,沒有一人離崗。特別是經曆了2020年許多不同尋常的大環境事件,不僅(jin) 能協調好與(yu) 業(ye) 主、政府等各方關(guan) 係,在用工緊張的情況下,正常推進項目建設,大家的兄弟情誼深厚濃鬱,儼(yan) 然是一個(ge) 溫暖大家庭。

也許,是受到添油街崇尚學習(xi) 古老傳(chuan) 統潛移默化的影響,項目部學習(xi) 氛圍特別濃厚。繁忙的工作之餘(yu) ,經常利用晚上時間組織學習(xi) 培訓。

工作不太緊張的時候,王俊峰會(hui) 帶大家去電影院看《複仇者聯盟》。

有同事過生日,會(hui) 一起聚餐慶生。大家歡聚一堂,小酌一杯,其樂(le) 融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分配來項目部的黃慕雨、王可、毛俊三人,工作積極努力,虛心好學,至今和大家一起奮戰在項目現場。